专题片《足迹》热播,重温光影中的新中国故事
陶玉玲在上海南京路录制《足迹》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电影频道节目中心推出大型专题片《足迹——银幕上的新中国故事》,该专题片通过对70年来经典影片的梳理与回顾,以崭新的当代视角、新老影人介绍访谈、影片外景地制作地的重访的形式,力图勾勒新中国70年璀璨岁月的光影足迹。
经典电影背后的故事和新中国历史交汇,成功地抓住了观众的眼球。在《足迹》已经播出的十集中,《英雄儿女》《羊城暗哨》《龙须沟》《英雄儿女》《横空出世》等集在酷云实时关注度和索福瑞收视榜都列22点档节目前列。
在将播的出专题片分集中,《人到中年》聚焦知识分子的命运,《血,总是热的》回首工业企业改革风云岁月,《瞧这一家子》折射时代的变化,也同样值得期待。
重温经典 明星讲述人带领观众回顾老电影
《足迹》第一集《天安门》中,演员潘粤明踏上天安门城楼讲述电影《天安门》《开国大典》幕后故事。专题片还请来表演艺术家田华,也是电影《天安门》中田震英原型苏凡老师的爱人,她为观众解开了开国大典时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八个大宫灯的秘密。
第二集是讲“进城”的故事,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中饰演春妮的表演艺术家陶玉玲带观众重回当年“好八连”的驻地,在“比当年更繁华,霓虹灯更亮了”的南京路商业街,她精神抖擞地讲道:“我非常有幸在我青春最美的年华,做了一回‘南京路上好八连’的家属”。
《足迹》的分集讲述人除了田华、王晓棠、陶玉玲等表演艺术家,还有一批中青电影人参与其中。
演员张光从“龙须沟”的变化讲起,旧土路到柏油路,四合院到新楼房,银幕上的青砖黑瓦间也留存着几代人的情感记忆;王洛勇讲述那些用生命铸就“两弹一星”的“荒漠战士”,李雪健老师回顾电影《横空出世》电影拍摄动情落泪。
演员韩庚在2014年徐克导演的《智取威虎山》中饰演一位剿匪亲历者的后人,在一曲荡气回肠的“穿林海,跨雪原……”中将观众带入了那个东北大剿匪的传奇年代;演员叶青在鸭绿江断桥回顾《我的战争》拍摄情景,并同观众一起走进老一辈电影人工作《英雄儿女》《上甘岭》奋斗岁月;袁姗姗一袭华美旗袍带领观众进入“反特”时代;从《白毛女》到《农奴》,秦岚讲述人民翻身得解放的历史时刻,温柔而又充满力量。
演员的讲述代入,拉进老电影与年轻观众的距离,有观众留言感慨:看了《足迹》讲述的老电影和电影背后的故事,深深地觉得今天的好生活来之不不易,老一辈的演员演戏真有味道。
讴歌人民 从“时代记忆”转向"时代主角"
《足迹》第一版块“时代记忆”的十集,通过对具有重大时代节点、反映新中国各方面建设成就的经典影片的梳理与回顾,讴歌在党的领导下新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马上进入的“时代主角”版块,聚焦反映人民生活和精神风貌的影片,讴歌人民战天斗地、自强奋斗的精神。
《人到中年》一集,值得关注。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电影始终关注着知识分子的命运,雕刻感动时代的形象。将他们爱国奋斗、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和人格魅力大力弘扬。从银幕上的肖继业、陆文婷、蒋筑英、黄大年等知识分子群像,到现实中刚刚被授予“共和国勋章”的于敏、袁隆平、屠呦呦等科技工作者,交相辉映出新中国知识分子七十年丹心报国矢志不移的动人情怀。知识分子的风骨,支撑起民族的脊梁,铸就大国崛起的辉煌。
《血,总是热的》一集,献给工业企业的改革者。 从新中国诞生前夕的工业奠基者到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先行者,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中流砥柱,工人阶级用双手开创出新中国的伟业,热血灌溉着这片热土,他们的钢铁之躯构筑成共和国的脊梁。历史不会忘记他们,新中国的银幕将永远为他们歌唱。
后续的节目中,“天下第一嫂”王馥荔讲述农村变革;“小猴紫”杨紫化身“小哪吒”,从孙悟空和哪吒两个经典动画形象的诞生窥见新中国动画片的发展历程;运动员出身的陶虹,再次站上《黑眼睛》中的跑道,讲述新中国体育电影的发展;电影《杨善洲》中杨静香扮演者吕一,在杨善洲的工作地云南保山大亮山林场,盘点“人民好干部”的光影呈现;王宝强在董存瑞牺牲地隆化再现《董存瑞》的经典画面……
《足迹》由电影频道《中国电影报道》承制,梦之蓝特约播出,北京音乐产业园影棚支持。每日22:00档,CCTV-6电影频道《足迹》邀您一起品味银幕上的百味人生,见证光影中的新中国故事。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