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是少年》:回望百年征程坚定信仰力量
《永远是少年》:回望百年征程坚定信仰力量
5月15日上映的电影《永远是少年》是中国第五代导演代表人物冯小宁,为庆祝建党100周年而精心创作的主旋律电影。影片讲述了上个世纪初,一群意气风发的学子对诺言的坚守,对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忠贞选择,他们志存高远、胸怀天下,他们用青年人独有的方式探寻新希望,他们更是中国共产党苦难辉煌的群像写照。
电影《永远是少年》以青年人的叙事表达,回望历史,讲述使命初心、信仰抉择的故事。
影片以独特的艺术审美,让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具有了更加感人的艺术魅力。一是作品所采取的叙事手法和创作风格,与作品所讲述的历史内容,浑然一体,形质交融,让观众既感受到强烈的思想震撼,也获得了雄浑悲壮的审美体验。
影片的一开始是一群孩子们在种树时发现了“才子”的遗物,画面由此展开。这样的开场,犹如一道时代的接力棒,先辈们的使命已达,这新时代的未来将由一个又一个有志少年再度撰写。在跨越一百年的画面交错衔接时,导演采取了黑白色的画面来重现当初的历史真实感,但当少年们相聚时,画面逐渐回到了彩色,导演以这样的一场画面颜色的转化,向观众们传输了灰暗年代希望萌发的主题。
二是在历史的宏大叙事中,更加注重细腻、委婉、深情、动人的情感渲染、人性剖析和对人物独特性格的揭示。剧中那些随处可见的生动的细节捕捉,不但让观众能见史见人,更让人物有情有性,让历史叙事有厚度又有温度。中国共产党建立的这段历史,波澜壮阔、扣人心弦。有大量的文献记载和当事人回忆,但材料越多,驾驭越难。特别是,观众大多从教科书里获得了结论,电影如何给观众提供一部视觉真实生动的历史?这是一个挑战。该剧的主要叙事依据学术研究、考证材料和最新研究成果,具有历史真实的基础。
三是努力运用影视审美的方式,真实准确地呈现和还原历史环境,作品充满艺术质感。比如,天安门、华表、校园、长征路上等,在加强艺术呈现的新颖度和表现力等方面,精雕细刻。
在故事与人物的推动中,影片经常用一种情绪化的独白,形式感的画面,诗意的空镜头,放大、渲染、强化电影中那些崇高的、细腻的、悲悯的、信仰的、意味深长的细节、情绪和历史感,特别是主演们发自内心的独白,难以言表的泪水。在这种诗意的转换中,完成了电影艺术美学的定位,这是一种视听语言的力量,也是人民心声的力量。
导演冯小宁表示:“这是一部用心创作的电影,一部讲‘信仰的力量到底有多大’的电影。”今天的少年曾被贴上“娇生惯养”标签,但在去年的抗“疫”过程中,我们看到他们已经跟上前辈们的步伐,接起时代的接力棒,扛起大旗勇往直前。信仰不灭,薪火相传!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